close

「吹熄妳的蠟蠋吧,Laura。」

那麼多年以後,我終於明白那句話的意思了。

少女時代因為加入話劇社而狂閱劇本,嫌中文創作劇本過於教忠教孝框架僵化,特別想了解歐美近代戲劇的思潮及傑作,但彼時戲劇並不興盛,只能借到十幾、二十部,那時對Tennessee Williams的「The Glass Menagerie玻璃動物園」特別著迷。大概是因為劇中提及「藍玫瑰」,而藍這個顏色是我用來標誌自己的顏色。當然還有纖細易感的女兒和永遠試圖掌控一切的母親,映照到我自身,也是我前半生的課題。

可是最後一句台詞我一直搞不懂,為什麼Tom要這麼說呢?

後來2009年看了果陀劇團改編版的「回家」,彷彿若有所悟,但仍然說不清楚,下半年看了69獅王@灰牆前」劇團的「老派玻璃動物園總叫人家淚漣漣」(北藝大藝研所畢製作品),稍微清楚了一些,但還是朦朧不清。然後在昨晚,「黃金黎明與卡巴拉塔羅」課程來到大天使界/理性體/聖杯之樹的回家路上,忽然靈光一現,我懂了,為什麼Tom會這麼說。

想當詩人的兒子和敏感柔弱的女兒,就像是雙胞胎般的姊弟,生活在不滿現狀的母親掌控下,逃不出現實生活的囚牢。不滿現狀的母親其實很務實,她想如果生活有點改變,譬如女兒有個男朋友,應該就會變得好一點;但她也很不實際,完全沒意識到一雙兒女的脆弱並非懦弱而是太過敏感。然後想要改變的兒子,想到工廠裏有一個與眾不同、不會嘲笑他寫詩的同事,他應該可以了解自己,所以應該也可以了解姊姊;因為害怕他人無情的批判而足不出戶的姊姊。

貴客到訪,像一道光照亮了他們一家人,但倏地消逝。柔情如閃電來去,當Jim吻了Laura之後,突然發現自己超越了夢的界限,於是坦誠告知已有未婚妻,而後匆匆告別。Laura和母親的夢想與希望也瞬間破滅。事已至此,Tom在母親惱怒的責備中步上父親的後塵,離家出走。

在流浪多年後,Tom明白了,Jim的到來就像那個停電夜晚點起的蠟蠋,點燃了Laura的希望,照亮她身處的無際黑暗。但Jim不會留下來,因為蠟蠋終將熄滅,只留下黑暗,黑暗中的黑暗。像Laura這樣敏感纖細的人,是無法抵抗這個世界的,這個世界對Laura而言就像是無邊無際的黑暗,只能跟著蠋火一起熄滅,只能毫無希望的待在黑暗之中。所以吹熄它吧,因為終究等待著我們的,唯有黑暗。

我們這些易感的纖弱的人兒啊,永遠身處巨大黑暗之中,即使點燃蠋火,仍將在焰火熄滅時落入黑暗。這就是Tennessee Williams想說的。我如此想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013.7.21.

 

後記:1.上半年果陀的改編版印象就四平八穩,演技和設計都很稱職,但沒什麼特別的感覺,看完也提不起勁討論。譚艾珍的媽媽囉嗦有之,氣勢不足;施易男的弟弟也是懦弱有之,理想不足。但若以「改編背景在台灣」的角度來看,台灣版的角色塑造應該是這樣子沒錯——畢竟風土民情不同啊。個人評價:喜之面具/臉譜彩繪:若有所思的微笑

 

2.下半年北藝大的演出,堪稱忠於原著,但也就是學生公演的規模;設計倒是挺不錯的,可惜導演沒好好利用這非傳統鏡框的場地,沒能設計出配合場地的走位;演技斧鑿有痕,廖梨伶的媽媽Amanda的氣勢超強,反而壓制了其他演員。最後,我想看陳培廣嗚嗚嗚……個人評價:喜之面具/臉譜彩繪:乍喜還悲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andolinbl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